動態
匯聚行業前沿動態、政策解讀、技術創新成果及典型項目案例剖析等多元資訊,為訪客提供全面且及時的房屋檢測領域新聞信息。
農村房子墻體出現裂縫,安全問題惹人憂,怎么處理才好?
當墻體產生裂縫時,應查明產生裂縫的原因,并要觀察裂縫是否繼續發展,然后結合相應裂縫的特性進行處理。
(一)地基沉降產生的斜裂縫的治理
由于地基的不均勻沉降而引起的各類裂縫,應按下面的技術措施進行補救。
1、當查明沉降的原因后,應跨裂縫的中間貼一張紙條,或者貼石膏餅,觀察裂縫的發展情況。如果裂縫已不再發展方可進行處理。
2、如果是壓力水或者是排水管泄漏引起地基沉降時,則必須等到地基中的含水率低于8%時方可施工。
3、用洛陽探鏟在基礎外500mm處進行打孔,如果裂縫的寬度不是很大,長度較短的,可在基礎的外面;如果縫寬和縫長均大時,可在室內和室外基礎的兩側進行打孔。孔洞應斜向基礎的底部,并要超過墊層的底面。孔徑應在200mm,孔與孔間距應視裂縫的嚴重程度去確定。
4、為了防止孔洞對基礎的影響,也可采用隔一打一的方法。待先打的孔處理結束后,再打未打的孔和進行處理。
5、將生石灰塊加工成直徑為50mm的小塊,分層填入孔洞中,每填300mm時,利用干砂灌充石灰塊的縫隙,再鐵棒進行搗壓,然后再填上層。
6、所填的石灰塊距地面500mm時,上部用C20強度等級的混凝土進行封口。經過這樣處理后,生石灰塊在地下吸水后產生體積膨脹,而迫使地基下的土進行擠壓,并產生向上的抬力,將沉降的墻體上舉,使裂縫達到控制。這種效果對基礎滲水后產生地基下沉效果最佳。還有一種方法,對設有地圈梁的房屋比較特效。這種方法就是在基礎的沉降部位加設抬梁。加設抬梁的距離應根據沉降的程度確定,然后再用生石灰塊進行處理。
(二)混凝土梁下垂直裂縫的治理
當混凝土梁下的墻體產生垂直裂縫的,很明顯是墻體的截面小和抗壓強度低所形成。這樣就要增加梁底的受壓面積來解決。
1、要卸除樓面上的所有荷載。
2、在梁的底部設置支墩基礎,基礎的面積應由根據梁和樓層的重量去確定。然后在支墩上放置相應噸位的千斤頂,并直接頂于梁的底部。千斤頂上部應鋪放鋼板,厚度不得小于20mm。
(三)墻面裂縫的處理
對于墻面上產生的各種裂縫,不但影響了墻體的作用和承載力,也對墻面的表觀質量造成了極大影響。所以當產生的裂縫從根本上已經治理后,就要對墻面上的裂縫進行處理,使其達到完成無損的墻面整體效果。
1、處理裂縫前,應全面地了解墻體的材料,然后按原先的材料確定修縫的材料。如為普通磚體時,則應用水泥砂漿。
2、用手持小型切割機沿裂縫邊沿30mm處將縫切除,形成面寬內窄的三角形缺口,深度應為20mm。
3、用水沖洗切口,并保證切口處磚體吸水達到20mm深。
4、先用水泥素漿在所切的切口上鋪抹一層,有條件的也可采用水泥膠漿。再將拌好的補縫砂漿用尖型抹子嵌填于切口內,并用力使砂漿與素漿粘結層粘結在一起,每次抹壓砂漿的厚度為10mm。每遍抹灰只壓實而不要抹光。第二遍抹灰待第一遍抹灰后24h后抹壓。
5、在抹壓第二遍縫灰時,還要在第一遍抹灰地面上抹一層水泥素漿結合層,然后再抹灰。抹壓第二遍縫灰時,應稍高出墻面3mm,然后用刮尺將高出的砂灰刮下,保證縫灰與墻面平齊,再用鐵抹子進行收光。
6、如果墻面的裂縫較寬或較長時,所切的灰口也應相應地增大,最寬的可切至50mm,并將切口外40mm處的舊砂漿全部剔除,待縫灰補至墻面平時,可沿縫貼上一張纖維布,然后在其上抹面層灰,并和原抹灰面平齊,保證裂縫處的整體性和控制裂縫的再發展。
對于較大的縫,待切口完成后,已可先向縫內注膠灰漿,然后填縫、抹面,這樣的效果更佳。
讓我們行動起來!